本届书展期间(8月11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的“数字媒体与出版传播产学研高层论坛”上,热议话题锁定了今年出现的影响阅读的两件事物:微博和,这两者都代表着“阅读+信息”的未来模式。而方面,尽管有亚马逊Kindle的降价和盛大的诞生,业界似乎并不看好,认为iPad完全具有替代前者的可能,而归根到底,阅读的潜力更为巨大。 以未来的眼光看,阅读将会带有“互动”与“分享”的“泛阅读”信息服务特征。今年的微博和iPad的出现无疑是个有力的信号。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的使用人数就达到了1500万-2000万,年底有望达到5000万,iPad在上市后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台。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总裁杨彬认为,微博的出现首次将阅读变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对于未来数字出版生态系统,杨彬用了“‘存’在云端,‘乐’在终端”的表述,即以广义的互联网为环境支持,以服务体验为手段的大众参与性阅读。所有的内容都集合于互联网之中,人们仅需要用便携的终端接收即可。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产业界限和区隔将逐渐消失,在“泛阅读”背景下生成的是“泛信息产业”,无论是做内容出身的盛大文学,做的汉王还是从事手机运营的中国移动等,都不可避免地要自营内容和阅读终端,自行培养作者与读者。而传统出版商则将转变为专业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这也是传统出版适应数字出版的必然趋势。 尽管当前电子书仍然受到较多的关注,销量仍在增长,近日盛大文学推出的Bambook又再掀电子书高潮,但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媒体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功能单一的电子书只能是一个阶段性产品,也就是3-5年的生命周期,很难想象10年后还会看到它。电子书从一开始就有先天的定位错误,即一味地模拟传统阅读,这实际上是受制于制作传统图书的思维。但是,“喜欢传统阅读的人可能还是喜欢纸质书,喜欢电子阅读的人可能反而喜欢全新的阅读模式。”匡文波对早报记者说,“电子书总在试图模仿传统图书版式和阅读感受等,这是很错位的。以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报纸读者为例,平均年龄是在40岁以上,50年后这批人都不在了,传统阅读方式可能也将相应消失。” 当前电子书已有一定使用者基数,匡文波认为,按照盛大文学的做法,电子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能直接和作者签约,不再需要传统出版社。但是,满足了需求不意味着不被淘汰,对于电子书而言只要有可替代性的产品出现就难以避免危机。虽然尝试不断开发和增加新的功能,比如无线上网、文档处理、彩屏等,事实上电子书已经是在朝着电脑的方向演进,阅读仅成为众多功能之一,如此一来自然与iPad等狭路相逢。毕竟,“从需求角度讲,人是有惰性的,同时带、手机等多样产品是一种负担,如果功能重复就更没必要了。” 当前,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0亿,中国即将超过8亿。匡文波认为,“手机用户远远超过任何一款阅读器,手机成为阅读终端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其次手机的突出优势是强大的收费平台。中国互联网特性是喜欢免费,这也是电子书的后续图书下载遇到的很大问题,但手机阅读基于运营商的平台将使得支付没有任何问题。电子书的唯一优点是屏幕大,但手机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将手机做成投影仪,手机屏幕做成折叠式等等。” |
Archiver|手机版|平板电脑在线Ereadcn Inc. ( )
GMT+8, 2013-2-5 06:52 , Processed in 0.0482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X2
© 2001-2011